人文故事

陈铜铭:所谓古玩,重在“玩”

发表时间:2016/05/28 00:00:00  来源:长江商报  浏览次数:219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陈铜铭:所谓古玩,重在“玩”

     (消息2012-05-28)
     人物简介:陈铜铭,字寿石,1941年生于北京。出身古玩世家,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颇深。他的篆刻甲骨钟鼎,无不入印,丰富多彩;精通中医、摔跤、书法等,多年以收藏古玩字画、瓷器、玉器、奇石、杂项为乐,现任北京辅仁美术研究会收藏品艺术研究室主任、中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部专家主任,对古玩鉴赏有深入研究。
     周六,著名收藏家、古玩鉴赏专家陈铜铭先生应本报之邀做客楚藏天下与武汉观众说收藏,鉴古玩。当天早上,记者在陈铜铭先生下榻的酒店专访了他。
     一身深咖色唐装,衣襟处笔墨挥洒、轻描淡写勾勒出浅色的图纹,配搭古鞋、折扇,见到陈铜铭先生的时候,很难不去注意其独有的古朴气韵,素净且讲究。说起收藏,陈老将其归于人的一种本能,对他来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那一眼”的面对面接触。“所谓古玩,重在‘玩’,即‘把玩’。你与它之间有一种对话、沟通,这才重要”。
     现居北京,陈老在家附近设有一间“养源斋”。“养源斋”原是他家里的一个斋号,现在成为一块自己的古玩净地。他喜欢约上三五好友,酒茶相伴,品玩旧物;或是与老伴儿一起,细数那些收藏旧事。

     “收藏品没有绝对的价值,很多东西都是后来附加上去的”。对于当下的收藏热,陈老建议要多运用经验和理解,多去了解藏品本身的内涵和底蕴,“这才能获得收藏的乐趣。”

     出身古玩世家,把弄古玩长大

     出生于古玩世家的陈铜铭,在传统文化的浸染中长大。祖父陈养泉,在上个世纪初曾在著名的延古斋任总经理长达23年,鉴定经营文物在国内外收藏界是出了名的。舅爷王仁山也是京城的大收藏家,“家里六层院子,古玩无处不在。中国画会最早就是在他家里成立的。”用陈老的话说,“随便串门子,走到哪儿都是‘古玩的世界’。”

     他们家原来在前门外大街长巷二条的四合院里,也是祖父陈养泉的收藏地。抗战爆发后结束了生意,祖父就在家里设“养源斋”,鉴定经营铜器、石雕木刻、陶瓷等文物,“家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古董,房间都是用古玩装饰的,院子里、墙上,桌椅板凳餐具等基本都是有故事的‘好东西’”。
     令陈铜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矗立门旁的唐三彩镇墓兽,“八九十公分那么高,半人半兽的样子,小时候看着就害怕。”
     或许正因为从小在这样一个古玩收藏的环境里长大,养成了陈铜铭对传统文化的痴迷。陈铜铭学的是建筑,干的也不是收藏这一行,却是真正地玩了一辈子“古玩”。夫人许锦,像是另外一个他,生长于同样的环境,喜欢传统文化,也爱古玩,也是“藏家”。

     “古人讲究门当户对,真挺好的”,陈老不时感叹,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陈老和老伴儿,我写字来你画画,家里的藏品许多也都是两人一起“淘”来的。

     人与古玩最重要的在于眼缘

     陈铜铭的“养源斋”,现在搬到北京大钟寺附近的爱家收藏品市场,离他家不到一站,之前则一直在北京的琉璃厂内。陈铜铭称,祖父从不指望收藏赚什么大钱,他们更在乎的是把玩,‘古玩’重要在于后面的这个‘玩’字。”所以,斋号一直没变,算是对家族的一种传承与延续。

     “在与藏品之间接触的那一刻,收藏能给人一种原始的快感。藏品是一种载体,承载了历史、时代、文化、工艺等许多丰富的内涵。能够与流传多年的古物、珍品之间亲密接触,看上一眼,摸一摸,这已经很幸运了。”这种与历史的对话,被陈铜铭视为收藏的最大乐趣。
     “现在搞收藏的人最早也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陈老也很喜欢跑地摊,寻旧物。一次,陈老记得在皇城根下一个卖木漆家具的摊主手上发现了一款有王古鲁先生名字的收藏字画。“有很多文人的字画作品,包括周树人等,我只花了1000块就抱回了家。”陈老把这视为一种收藏的“缘分”。
     在家里,老陈经常和老伴儿拿着某件藏品,说起当年遇见它的情景。老伴儿有时会问“为什么我们买了这个,不是那个?”他就想起来,当时确实好像遇到另一个更喜欢的,只不过拧了一会儿,被买走了。“这种错过,也是缘分。不得的缘分。”陈老并不遗憾,“过眼了,已经是享受”。

◇对话陈铜铭◇

     不要老想着去拥有
     拥有了也不等于快乐

     长江商报:在你眼中,收藏是什么?收藏带给你哪些乐趣?
     陈铜铭:收藏是人的一种本能,对于喜欢的东西我们总是想要去拥有。拥有了,却不等于有了乐趣。收藏品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透过藏品与历史对话,是为乐趣。收藏,是要把藏品的价值体现出来,这是我为什么喜欢收藏。
     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收藏变成了一种赚钱的工具,人们希望通过收藏来投资、保值增值,却因此忽略了藏品最重要的内涵与价值,忽略了收藏最本质的东西。他们无法真正体会收藏的快乐。
     长江商报:你所说的这种快乐,是一种最本质的,人与藏品之间的交流、对话。是穿越时空、与历史的对话,它需要人本身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需要有淡泊、宁静的一种心态。这似乎正是当下人们所缺少的一种东西。
     陈铜铭:要获得收藏的乐趣,首先你要是真正喜欢。“古玩”,在于后面的这个“玩”字,是去把玩,跟它交流。不要总想着去拥有它,你根本拥有不了。它早在你之前已经存在了,或许已经几百上千年了,它经过多少人、经过多少时代变迁,你永远无法拥有它。你不过是有缘跟它相处一段时间,能够看着它,抚摸它,能够跟它对话,已经是最大的享受。
     我的那些藏品,都是我的缘分,它们不会成为我的遗产,也不是我孩子们的福分。我只能用这些东西去创造一个氛围和环境,让我的子孙可以继承家族的这种传统,让它们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独有的文化修养和气质。
     长江商报:你所说的“过眼的享受”,可以说是通过古玩去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可是,需要对传统文化有相当的了解,才能找到好的藏品。其实,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陈铜铭:当然。我常常建议,喜欢收藏的朋友,要多去了解这些藏品,多一些与其交流对话的经验,这或许是仅有的可以让你“识宝”的方法。我们判断一件东西是否有价值,往往从其稀缺性、工艺的复杂性、是否最早创造以及放在哪个不同的地方等几个因素去鉴别它到底具有怎样的价值。要了解这些,你必须了解它产生的背景、年代,当时的文化、艺术、人物以及重要事件、作品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触类旁通的,他们不是单独存在的某个个体,你只有了解整个文化,才能了解其重要性以及价值所在。
     长江商报:你所说的“收藏”,与现在许多人所说的“收藏”似乎是两个概念。对于现在这种“收藏热”以及各种怪现象,你怎么看?
     陈铜铭:现在我们谈收藏,很多人都从经济的角度谈,认为收藏是致富的方法。人们寻找不同的途径致富,当然收藏可能是一种很快的方式,但也是一种很冒险的方式。如果你不是真的懂,你很难“淘”到好东西,只有碰运气而已。
     “收藏热”,所谓热,很多都是炒作行为。这个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全世界99%的人都处于最底部,中间的层叠交错,处在塔尖的只是全世界少数几个藏家而已。目前我们的交易仍不够完善、规范,有一些炒作、内幕在左右其间。收藏品有很多的附加价值被附在上面,其到底值得不值得,需要你自己去判断。所以想“淘宝”,或者真正喜欢收藏的人,需要培养“好眼力”。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www.hbgwyj.com

鄂ICP备2021000600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651号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铁机盛世家园(团结大道罗家港路

监督管理:湖北省民政厅(51420000503587528T)

QQ:1198671633、228729911
邮箱:hb-gwyj@qq.com QQ群:367154906(湖北古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