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书法艺术赏析

发表时间:2016/04/06 00:00:00  来源: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学刊  作者:毛俊宇  浏览次数:359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内容摘要:一代天骄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学习、研究、搜集,历来是书法界、史学界、收藏界的热点。这不仅因为他是伟大的人民领袖,其手迹墨宝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更在于毛体开创了一代书法新风和新的流派,堪与历代大书法家媲美!
    关键词:毛泽东、书法作品、艺术赏析


    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更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和书法家,凡是读过他的诗和看过他的书法的人,无不为他那革命的浪漫的情怀,驰思丰富的想象、气壮山河的宏大气魄和昂扬的激情而叹服!
    毛泽东一生的书法似一部史诗,反映了中国当代历史的雄奇壮美和曲折澎湃,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为人民解放事业那种孜孜寻求、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在他的书法尤其是化入诗魂溶为一体的独特书法中得以充分体现。建国后,他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所作的种种努力,那种高瞻远瞩雄视未来的乐观心态,又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国际环境恶劣时,他那种傲然不群的精神,又无时不在地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井冈山时期,还是长征路上,无论是意气风发的年代,还是经济困难时期,我们都可以从毛主席书法中的神采飞扬和铿锵婉转,看到听到时代的脚步声,可以从中体悟到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作为一名革命者和书法家,其诗词和书法写意、咏物、抒情都是以“言志”为主,为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揭露丑恶行为,他以革命家的壮怀和书法家的热情,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幅波澜壮阔、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毛泽东具有浓厚的浪漫气质,长于形象思维,又富于革命激情,他写出的作品一师二王之法,秉怀素的奔放,创自己的节奏和旋律,以有法为本,以无法创新,源于师法而不囿于师法,创新而不离本源,散淡自由,不脱规范,信手游刃,节奏有序,秀雅而不轻佻,遒劲而不拘谨。他擅于把强烈深沉的感情蕴藏在生动的书法之中,情浓缩而含蓄、景生动而传神。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极具收藏价值。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的同时,也是当代久负盛名的书法家。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墨迹,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报刊杂志的题头,在书籍的封面,在巨大的建筑物的门额,在革命志士的墓碑,都可以见到他的墨迹。中国人民和外国友人,无不以一睹他的墨迹为快,也无不以得他的一纸墨迹为幸。因而对他的书法艺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使人们了解他深厚的书法艺术修养、独特的艺术风格,光辉的书法艺术典范,对于评价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认识毛泽东的书法在中国艺术宝库中的地位,都有十分裨益。
    学书是讲究师承的,没有师承便谈不上书法修养。中国的书法以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构成造型美而作为一门艺术,其源甚远,其流甚长。要具备这方面的修养,诚非易事。远古的“甲骨文”、“钟鼎文”,周代的“大篆”。而后的隶、楷、草书,至东汉末年,各种字体发展较为完备。两千多年来,历代书家群星璀璨。秦李斯的小篆、汉蔡邕的“八分”,张芝的“章草”,三国钟繇的“真书”、晋二王的行草和楷书,陈智永的“真草”,唐虞世南、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孙过庭的草书,五代杨凝的行草,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行草;元赵子昂、鲜于枢、康里夔、邓文原的楷书和行书;明祝元明、文征明、王雅宜、陈道复、张瑞国、董其昌、米万钟、王铎的行书、草书和楷书;清邓石如、伊秉绶、黄小松、钱大昕以及包慎伯、康有为、何子赖等的篆隶、金石、写碑等,真可谓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然而,纵观历朝书家学书实践,无不含辛茹苦经历了毕生的苦练,始成一代名家。毛泽东亦复如此,他博览群书,深谙个中奥妙。
    早在毛泽东少年时期,就读韶山东山小学时,他就对毛笔字很感兴趣,每次临池,总是一笔不拘。1917年至1918年在湖南长沙上第一师范时,尽管当时课业繁重,仍以极大的毅力临习碑帖,从现在发现仅存的一张明信片上和他抄录的屈原的《离骚》句,他亲笔写的借书条和当年他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上用小楷批阅的12100多个字来赏析,已可见他当时用笔就比较严谨,较有功力,受到晋唐楷书的影响了。后来,毛泽东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经历了中国革命的狂风巨浪,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书法上踏踏实实下功夫。在延安时,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日理万机时常批阅法帖,一套晋唐小楷时常带在身边。那时他的书法已日臻完美,显示出用笔恣肆,刚劲挺拔,气势磅礴。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有机会、有条件更多的阅读法帖。1949年12月他出国访问苏联时,也以“三希堂法帖”一套同随,无论工作多忙,他都挤出时间研磨挥毫。从1955年起,他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广置碑帖,他十分重视祖国传统的书法遗产,并借以奠定了自己深厚的书法艺术基础和精髓的书法艺术修养,才使得他的书法具有杰出的成就。
    唐书法家李北海曾说:“学我者病,似我者死”。李公此语极为深刻,确实道出了书法艺术上继承与发展关系的真谛。书法艺术和其它传统的民族艺术一样,也应有继承和发展。要继承就得师古,要发展就得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风格,亦谈不上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的书法在吸取唐代狂草特色的基础上,跳出旧框,推陈出新,创造出自己热情奔放,开阔活泼,酣畅流利的风格。他的书法,确有云水翻腾之势,风雷激荡之姿,游刃自如,实为独树一帜。
    毛泽东的笔法以圆为主,方圆并施。他的墨迹无论是提按、顿挫、粗细、轻重、强弱、疾徐,还是起笔与收笔都极富艺术匠心。毛泽东早年尚楷书,后来多行书,晚年则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他执笔常是双苞、悬腕,运笔是中锋。毛泽东早年使用狼毫和兼毫较硬的笔。50年代中期以后,则改用羊毫,同时,他也善用长锋羊毫,其笔法不像南派书风那样过于秀美多姿。他以园为主的笔法,在方圆并施入了磅礴之气。这是我们从公开发表的作品中窥探的。除用毛笔书写外,他起草文稿、批阅文件,善用铅笔,也用钢笔,其笔法于刚硬中见圆转柔和,轻重有致,与毛笔所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具运笔如风点画精妙、刚健雄拔,流韵宏壮之特色。其毫端所至,皆淋漓尽致,涉笔成趣,轻重徐疾,张弛有致,有开有阖,忽断忽续,豁达流畅,自动自如,无不出现“字有八面”的气势。
    毛泽东书法的墨法飘扬洒脱,变化无穷。古今书家,无不通晓枯湿浓淡,知白守黑这一重要环节。墨法得当则可显示高雅风神,使人感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润燥互应,飘扬洒脱。墨太浓则板滞,墨太淡则无神。润可取妍,燥可取险,润燥相杂,笔韵兼得。毛泽东的墨法达到了这个境界。
    毛泽东的章法气象洋穆、全章贯气。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他的书作中,无论是长卷还是小幅,其章法都非常严谨,极富韵律。书法作品的章法最根本的是横直有序,左右相得益彰。在章法的艺术处理上,必须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大小互宜,照应错综,顾盼有情,字里行间,筋脉相连。否则便杂乱无章,松弛散乱,使人看了感觉碍眼费神,不易认读。在布白上,他是崇尚自然参差而不故作神态的。
    他作书并不太讲究纸的质地,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笔墨和纸张都是相当紧张和稀缺的贵重物品,只要是听到前线有高兴的战报或高兴的事发生,便兴趣而起随手拿起电报纸、黄马兰纸或是烟盒之类的纸提笔挥毫,无论是在什么纸上的墨迹,都不失独特的风格和光彩。
    毛泽东生前对书法艺术的伟大实践,为我们继承祖国的书法艺术遗产树立了光辉榜样。尽管他的书法艺术根基浑厚,终生博览群帖,书道谙熟于胸,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总是孜孜不倦、学而不厌。他在书法艺术实践上的许多特点是不可磨灭的,堪为我们书法爱好者的光辉典范。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www.hbgwyj.com

鄂ICP备2021000600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651号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铁机盛世家园(团结大道罗家港路

监督管理:湖北省民政厅(51420000503587528T)

QQ:1198671633、228729911
邮箱:hb-gwyj@qq.com QQ群:367154906(湖北古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