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陶瓷发展史

发表时间:2016/04/04 00:00:00  作者:李光梅  浏览次数:253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陶和瓷应该分为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中国白釉瓷萌芽于南北朝,发展于隋朝。到了唐代,河北邢窑的白瓷,已经发展为青、白两大瓷系的主流。当时著名的瓷窑除邢窑之外,还有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窑。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工艺方面又有新的提高,是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烧瓷技术也是在宋时趋向成熟。在工艺技术上,对于选工、粉碎、淘洗、炼泥、配料、制胎、施釉、管火等都有明确的分工。宋代的制瓷技术中,在河南禹县钧窑发现了窑变现象。釉中所含各种元素铁、铜等在窑中烧制时,由于火焰的性质和温度高低的不同,所制成的釉各不相同,五光十色,光彩奇目,突破了以往青、白瓷的单纯色调。
    明代的烧瓷技术,较之前年代又有较大的进步。其突出表现是精致的白釉烧制成功。这种白釉由于所含氧化铅和二氧化硅的成分特别高并适量增加了氧化钾的含量,所以瓷釉透亮明快,纯白如奶。烧瓷条件的另一个成就是彩瓷的出现。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在胎体上先画好花纹图案再上釉、烧瓷、成品称釉下彩;在上釉入窑烧成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烘烧而成的瓷叫釉上彩。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从嘉庆开始。特别是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加之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中国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落。
    今天的景德镇制瓷及国内其他制瓷地,工业化的制作流程,某些方面稍逊于过去的韵味。但也不妨我们到景德镇去寻找古韵古色的古代制瓷业的根。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www.hbgwyj.com

鄂ICP备2021000600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651号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铁机盛世家园(团结大道罗家港路

监督管理:湖北省民政厅(51420000503587528T)

QQ:1198671633、228729911
邮箱:hb-gwyj@qq.com QQ群:367154906(湖北古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