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瓷器准确年代的鉴定

发表时间:2015/02/01 00:00:00  作者:辛光磊  浏览次数:263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对我国古代瓷器生产或制造年代的鉴定,明代是一个“分水岭”或“界限”,即对明代以前的瓷器,只要求我们能判断出相对年代,或者说,大致的年代就可以了。然而,对明代以后所生产或制作的瓷器,则要求我们,能鉴定出以“帝王年号”为标志的准确年代。例如,“清康熙”、“清雍正”、“清乾隆”等。对在位时间较长的帝王年号,还要求我们能分出“早、中、晚”三期。如某一件瓷器,其生产或制作的年代,是“清康熙中期”,还是“清康熙晚期”。
    对于喜爱古瓷器的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来说,在一般情况下,鉴定古代瓷器生产或制作准确年代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五看”:
    第一,“看造型”。在我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由于“窑口”的性质(分官窑和民窑两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以及生产技术条件等的不同,所以,瓷器的整体或局部造型,都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有差别的。怎样看瓷器的造型呢?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瓷器,在不同的年代,在造型上的不同风格或特征。例如,唐代瓷器的造型,浑圆饱满、雍容华贵;宋代瓷器的造型,则是修长轻盈、优美清新;元代瓷器的造型,则是硕大厚重、敦厚古朴;明代瓷器的造型,则是古朴典雅、颇具唐宗遗风;而清代瓷器的造型,则是轻盈新颖、制作精巧。因此,了解和掌握了上述历代瓷器的造型特征后,我们就基本上可以断定,某一瓷器物(如花瓶、瓷盘、瓷碗等)它所生产或制作的年代了。
    第二,“看胎釉”。鉴定瓷器,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比较普遍地认为,“胎为骨,釉为衣”。因此,往往把瓷器的“胎”和“釉”,作为鉴定瓷器生产或制作年代的一个重要方法。这是因为,我国古代瓷器的制作和烧制,大多是“就地取材、就地烧制”。其胎质因原料的不同必然有所区别。例如,在宋代,福建的建阳窑烧制的瓷器,色黑胎硬、质重大器,并有兔丝毫纹;江西吉州窑烧制的瓷器,则是米黄色、胎软质轻,并有玳瑁状斑纹;龙泉窑烧制的瓷器,胎薄色青、轻盈秀丽;清代官窑烧制的瓷器,多为青花并呈泛青色。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古代瓷器胎釉的不同,窑口所出时代的不同,只有我们对各类瓷器进行比较研究,就不难鉴定出某一件瓷器生产或制作的年代了。
    第三,“看纹饰”。瓷器上的图案、花纹,我们通常把它叫做“纹饰”。纹饰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我们为某一件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不同时代瓷器的纹饰,具有不同的题材和制作手法。例如,在我国元代以前的瓷器,其纹饰大多是“胎装饰”,即以刻、划、雕、塑等手法,在瓷器胎体上做成花纹。制作花纹的工具则为硬质工具;但是到了明代以后,瓷器上的花纹,大多为“釉装饰”,也就是说,在瓷器的胎体上,以釉料、彩料为原料,描绘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以及书写诗文,其制作图案花纹,书写文字的工具,则为毛笔之类的软工具。
明代瓷器的釉装饰,以绘画为主,以青花瓷为主流,并出现了“五彩”、“斗彩”等新品种;清代瓷器的釉装饰,则以“彩瓷”为主,青花次之;到了清代中、晚期,瓷器上的纹饰则以“粉彩”为主。
    第四,“老款识”。对喜爱古瓷器的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来说,“看款识”也是为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在我国不同的年代,各个“窑口”所生产或制作瓷器上的“款识”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了解和掌握各个“窑口”所生产或制作瓷器上“款识”的特点,也基本上可以鉴定出,某一件瓷器它所生产或制作的年代。研究瓷器上的“款识”,首先可以研究其笔法;再次是研究其字体的内容、结构,以及排列的形式,最后是看看“款识”的部位。这样,这件古瓷器上“款识”的特征,就基本上清楚了,从而可以为其断代提供较为充足的依据。
    在我国不同的年代,“款识”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唐代生产或制作的瓷器上,“款识”多位诗文,写于釉上;宋代生产或制作的瓷器上,“款识”多位民间警句或格言,写于茶壶、酒壶、食罐等的腹部;元代生产或制作的瓷器上,“款识”多位“吉祥如意”、“福寿双全”、“健康长寿”等祝福语言;明代生产或制作的瓷器上,“款识”多为“铭文、警句或格言”,而且讲究书法刚劲有力、挺拔竞秀;到了清代,瓷器上的“款识”,又有了一些变化,即大多在某一件瓷器的釉面上,书写短诗文,且内容较消沉。例如有这样的诗句:“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黄叶落地雁南飞,慈母孤冷盼儿归”,等等。
    就瓷器上的“年款”而言,不同年代瓷器上的“年款”也有所不同。例如,明代瓷器上的“年款”,多为“楷书”,很少有“篆刻”字体;而清代瓷器上的“年款”,则是“楷书”和“篆刻”并用;从字体的排列上来看,明代多为“六字两行”或“四字两行”,如“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到了清代,瓷器上的“年款”,则变为“六字三行”,如“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其“年款”形状,我们可用图形表示如下:
    第五,“看工艺”。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瓷器的烧造工艺,也可以基本断定其烧造或生产的准确年代。基本方法是:注意观察瓷器器物的“器口”、“器足”等无釉处,就可以了解其“烧造工艺”,从而鉴定出其生产的年代。例如,河南“汝窑”烧制的各类瓷器,常使用的是“窑具支钉”。这种支钉,质尖细锐,支钉痕小,俗称“芝麻钉针”。用这种“芝麻钉针”烧制出的各类瓷器器物,如瓶、罐、盘、碗等,均无明显痕迹;又如北宋“定窑”最早采用的“覆烧工艺”,其烧制出的各类瓷器的“芒口”无釉,成为鉴定宋代瓷器的一个重要依据;又如南宋“龙泉窑”烧制出的各类瓷器,青瓷白胎、釉层柔和、细腻致密、华丽无比,令人赏心悦目,尤其是“龙泉窑”各类瓷器的足底“露胎处”,多呈红色,俗称“朱砂底”,颇具时代特征。
         以上表明,无论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只要了解和掌握了不同“窑口”的烧造工艺,以及生产出的各类瓷器的主要特征,就不难鉴定出某一件古代瓷器其生产或制作的准确年代。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www.hbgwyj.com

鄂ICP备2021000600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651号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铁机盛世家园(团结大道罗家港路

监督管理:湖北省民政厅(51420000503587528T)

QQ:1198671633、228729911
邮箱:hb-gwyj@qq.com QQ群:367154906(湖北古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