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特征,及与明洪武青花之区别

发表时间:2016/04/06 00:00:00  来源: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学刊  作者:周庆桥  浏览次数:522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内容摘要:元代瓷业对我国陶瓷的发展史有重大贡献,元代创烧了青花、釉里红、卯白釉、铜红釉和钴蓝釉等。尤其是元青花的成熟结束了元以前单色釉的历史(占主要地位)。使绘画艺术和制瓷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体。

    关键词:元青花  元代瓷业

    元青花现在是热门话题,人们都在讨论,研究,鉴赏元青花。并觉得其非常神秘,深奥很难鉴别真伪。其实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住了它的固有特征,对鉴定元青花的真伪是非常有帮助的。在研究元青花前,我们首先缩小研究范围。即元青花没有后朝仿得(包括、明朝、清朝、民国)因为从明代到20世纪50年代为止我们对元青花的认识及研究,几乎为零。或者是非常含糊,甚至认为中国没有元青花。直到上世纪50年代。
    由美国博士“波普”先生写了两本书(52年一本、56年一本)。称之为至正学说,从而引起了国际考古界的重视,更引起中国对元青花的研究热潮。美国“波普”博士、以收藏在英国国家博物馆一件元青花云龙象耳瓶(有“至正十一年”纪年铭)元青花瓷器为标准器。对伊朗、德黑兰、阿迪毕尔寺、及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所收藏的众多青花瓷器进行了排比研究。找出了许多与之相类似的景德镇青花瓷器,并于1952年和1956年相继写了两本。这就是有名的“至正学说”从此引起了人们对元青花的追捧。可以说元青花没有明代仿,清仿,国民仿。要仿只有现代仿的。
    元青花在中国史书中为什么留下一段空白?元蒙时期,对汉人特别鄙视、对其升迁、婚姻包括姓名都有严格的限制。不是读书人就没有大名字。如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其父叫朱五四、祖父、朱初一,朱六百等。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对元蒙文化(包括元青花)进行全面清理,相当文革时期的“四清”运动。把包括原青花等能代表元蒙文化的东西,统统清除了。甚至把宫廷里的,传世的、元青花瓷器甚至把相关的记载,地方志也都清理了。导致后世根本就无法了解元青花更谈不上模仿了。
    元代瓷业对我国陶瓷的发展史有重大贡献,元代创烧了青花、釉里红、卯白釉、铜红釉和钴蓝釉等。尤其是元青花的成熟结束了元以前单色釉的历史(占主要地位)。使绘画艺术和制瓷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体。元代对制瓷非常重视。至元十五年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景德镇原为浮梁县)。并使用了“瓷石十高领土”的二元配方。(由胎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从18.65%提高到20.24%)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水平和产品质量。
    蒙元人属马背上的名族。非常豪放。在我国的瓷业发展中,清花的真正形成和成熟在元代。元政府对景德镇制瓷行业非常重视。据高安窑藏的一件青花诗文把杯上书“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可见其胸怀广阔,大气。他们所烧制的青花器也偏大、偏粗、非常具有时代特征。
    元青花的造型:
    ㈠带盖梅瓶、八方梅瓶、带坐梅瓶。塔式梅瓶、各式玉壶春瓶。都是元代独有的。特别是梅瓶重心偏上,肩宽。玉壶春瓶重心偏下吧,最大直径靠底部。
    ㈡胎釉:胎色灰白。胎质粗,松,有气孔,有杂质。瓷化程度不高,白釉泛青。

    ㈢工艺特征。“底”除玉壶春瓶外一般多为砂底,“糊米底”。有火石红现象,有粘釉。
    施釉不到底。有流釉痕迹
    圈是浅、宽。外壁斜削一刀,内壁呈向外倾斜式。
    瓶内壁不施釉,罐内壁施釉不均。
    模制:器物、头、中、底分别模制,在用瓷土黏结,内壁无很规整旋柸痕迹。内壁粘接处有很明显的脐带状接痕。
    ㈣青花用料:为进口的,高铁,底锰,并含鉮的钴料。没有史料记载是“苏麻泥青”料。史书有记载的用“苏麻泥青”料最早为明永乐时期。
    ㈤纹饰:元青花,用多层次布局,多而不乱。绘画、实笔描绘,酣畅有力。干净利落,整体感强。
    下面几种纹特点及与明洪武(后)纹饰差别:
    ㈠龙纹:
    龙纹是瓷器中最为流行的纹饰。元、明、清。每个时期的龙纹都有各自时期的时代特征。    
    元代的龙纹秀长,像蛇。小头,细颈。一般开嘴吐舌,有胡无须,角细长,头上无发。背脊积起来像火焰。龙身有鳞(一种为鱼鳞一种为席纹鳞)爪分三爪,四爪。龙尾有蛇尾或鱼尾。腿上有毛,往往是三根毛。
    明代的龙纹,体型变粗。颈变短。龙张口有胡无须,有角有发,龙身多绘鱼鳞,无席纹麟。
    ㈡ 回纹:
    元代回纹最有特点:为同心园单个排列明洪武以后。为正反两个一组排列。
    ㈢焦叶纹:
    元代的焦叶纹,焦叶纹中茎先画出细线条,然后填色明代洪武以后的焦叶纹中茎均只画线条不填色。
    ㈣莲瓣纹:
    元代莲瓣纹的画法是莲瓣互不相连,莲瓣与莲瓣之间隔开,轮廓一粗一细。两根线条之间没有填色。莲瓣做出方肩,用粗细线条双沟之后。中加装饰,水波荷花,及杂宝。这一特征为元青花器固定装饰方法。如在足部常常以上仰下覆的莲瓣两组组成。明洪武以以后的莲瓣纹画法与元不同。莲瓣与莲瓣均借边相连。
    ㈤菊花纹
    元代的菊花纹大多只有一层花瓣。明洪武以后菊花除花蕊外,菊瓣均为双层。
    ㈥云朵纹
    元代云朵纹线条流利,形如蝌蚪。明洪武以后,有双层云朵纹单独组成,均衡等距的“品字形”云饰。
    ㈦梅花纹
    元代梅花单独使用很少,常与天上月亮相配,俗称“月梅”,梅花常用五个圆圈来表现。洪武以后,梅花的画法多加渲染。

    ㈧牡丹纹
    元代画牡丹纹,以多层次的花瓣与大叶的画法,为其特点,牡丹纹的外轮廓画成小花瓣式,留一道不清晰的白边。明洪武以后画法接近现实。
    ㈨竹叶纹
    元代时在瓷器上画竹子纹十分常见,叶尖向上,竹叶肥厚为其特色;没有竹叶向下的画法。然而明洪武的竹叶的画法竹叶向上向下都有,接近实物。
    ㈩缠枝莲纹
    元代的缠枝莲花叶的画法:一般画的像规矩的葫芦型:有的画的肥一些,有的话的瘦一些,但均为正面的形象出现。明洪武以后比较接近写实。
    元青花:器型偏大,纹饰特别,青花用料单一(全为进口的,高铁低锰,并含砷的钴料)制作工艺又受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特征十分明显。掌握了这些要领,对我们鉴赏元青花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仿元青花瓷器者无法面面俱到。但我们要特别注意,器物的局部或个别“历史特征”过于明显,夸张都不对。如接胎处太明显,火石红过红,面积大等等。
    我们广大的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要注意,现在景德镇一些人天天研究怎么作假,仿古瓷。大致分为三种:
    ㈠ 臆造型。特点是无型无神。东拼西凑,张冠李戴,造型古怪。装饰别扭。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㈡ 模拟型。特点是有型无神。他们是根据图片制作的。形象、尺寸、大小都一致,且质量较好的。但这类伪器底是不过关,釉质不对。
    ㈢ 复制型。特点是有型有神。他们不仅对照实物。还请专家制成。而且还有一道专门作旧工序。此类属高伪,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是无论作伪者如何高明也会存在不足和破绽,只要我们在鉴定时全面仔细的分析、研究,定会找出问题来。所以我们要有广泛的相关知识。善于比较总结,才能少上当受骗。
    中国古瓷的研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多边学料,必须对中国历史、陶器、演变、书画、诗、各朝代的工艺特征,各时代的纹饰变化等等,都要有所了解,有所研究。特别是在今天高科技时代,我们不仅仅要靠经验(眼力)还要借助精密仪器,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中国古瓷器的研究。鉴别古瓷器的真伪关键还是人。所以作为一个研究者和鉴定者更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的扩展知识养分,还要身经百战,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上一篇:浅谈单色釉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www.hbgwyj.com

鄂ICP备2021000600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651号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铁机盛世家园(团结大道罗家港路

监督管理:湖北省民政厅(51420000503587528T)

QQ:1198671633、228729911
邮箱:hb-gwyj@qq.com QQ群:367154906(湖北古玩研究)